绿色服务平台助力外贸企业应对出海刚需发布日期:2024-07-15 信息来源: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欧盟新电池法案》先后于2023年4月、7月通过欧盟理事会立法,以“碳排放”为主要关注点的国外绿色新政,正成为新型国际贸易制度性壁垒。在此形势和趋势下,开展碳数据核算、提交碳排放报告并实现国际贸易中的互信流通,已然成为外贸企业的出海刚需。针对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国外绿色新政,面临着“不知道政策、不清楚规则、不懂碳业务”等多重困境,南京片区支持第三方打造“绿色出海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协助企业加快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并通过切入“绿色低碳”生态位找准新增长点。
一、主要做法
(一)集成碳排放核算功能,支持碳足迹在线管理。平台集成碳排放核算功能,内置CBAM基础数据库,以及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等行业的主要碳足迹模型和建模工具,支持产品碳足迹在线计算及数据管理。平台接入欧盟EU-ETS、全国碳市场的碳价数据,计算企业未来可能的税费支出。平台定期发布国内外绿色贸易最新资讯、政策解读及分析,方便企业及时获取国际绿色壁垒近况、国内碳相关政策,为企业及时调整战略目标,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现碳数据智能采集,支持碳关税数据报送。平台实现碳数据智能采集功能,内置欧盟CBAM中央数据库企业碳数据报送模块,协助企业在线对接报关数据便捷完成欧盟碳关税需要的季度报告及年度报告。对所有数据出境报告进行留档备案和形式审查,并对相关行业的风险及时预测。引入区块链技术,对所有报告数据进行智能锁定,实现“一次采信、全场景互信使用”。同时,平台基于企业报送服务中累计的产品数据,结合企业自身披露意愿,可补足统计体系中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货物目录缺失,降低企业数据采集综合成本。
(三)多维研判碳数据风险,保障碳数据合规出境。平台对宏观情景进行监控,保障碳数据的合规报送,并对未来可能产生的税费支出进行预测。此外,平台紧跟全球绿色贸易壁垒政策变化、规则更迭情况,及时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事前预警,分析全球碳贸易政策对南京片区的影响。平台开发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态势感知可视化大屏,直观展示绿色外贸概况,多维度分析分地区、分行业、分产品的绿色外贸情况,综合分析企业数、订单量、碳排放、碳成本、对欧出口额等关键指标,科学研判发展走势。
二、实践效果
为主动应对欧盟碳边界调节规则(CBAM)等国际绿色经贸规则,擎工互联设立“绿色出海”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服务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山东、天津、辽宁等8个省(直辖市)、16个城市的45家企业。客户包括南钢、永钢等钢铁生产型企业,江苏雅泰、南京优佳、龙润法兰等金属加工型企业,上海威迈、上海铠易等贸易型企业。其中,某铝材加工企业,对欧盟出口主要以铝塑板为主,客户覆盖德国、波兰、瑞典等欧盟国家。在CBAM进入报送期后,为有效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从产品原料、生产过程等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核算服务,并以数字化报告的形式向客户呈现,满足欧盟不同进口商的碳排放数据报送要求,有效提高品牌公信力以及供应链追溯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探索碳数据合规出海场景。围绕平台功能,探索以制造业企业碳数据跨境流动典型场景为试点,探索制定出台碳数据领域重要数据识别指南,以及数据跨境流动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依托“南京片区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碳数据合规出境评估服务。
(二)探索低碳数据集聚及利用。在保证数据合规跨境的前提下,发挥平台的数据汇聚功能,进一步实现数据的深层次利用。探索主动公示企业碳数据,打造南京片区企业低碳产品数据公示平台,提供低碳产品采购的线上展示窗口,便于海外买家及时便捷地遴选到合适的供应商,促进片区外贸保稳提质。
(三)探索跨境供应链碳数据交易。依托平台集成功能优势,打造跨境碳数据国际节点,合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推动境内外“碳数据”流量集聚,探索为涉及原材料进出口的产品碳排放数据核算提供必要的数据源,开展跨境供应链碳数据估值、评级、审计、托管等数据交易服务。